八月十五隨感(2015)
智容仲秋随感: 在我国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 秋天祭月的礼制,早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词的记载。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,在中秋时节,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,观赏祭拜,寄托情怀, 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,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,一直到了唐代, 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。
可见,从古至今,人们都在追求圆满,渴望圆满,崇尚圆满。
众生随着心量和智慧而对圆满有不同的认知。 追求圆满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,善恶夹杂,“因地不真,果遭圩曲” 。所以,果地上的圆满,成为了梦想,常常感觉遥不可及。 大家只有望月兴叹!
其实要想得到果地上的圆满,一定从因地下手。从心从念头处下手。
每个人都有圆满的自性,即佛性,本来具足,本来就在, 只是人们不信,不知,不用。盲目追求外面的圆满。从而“ 知见立知,头上安头”,变成“真空添妄花,法界演六道”! 无中生有,没事找事,一念之差,明为无明!
在我们佛教,八月十五是月光菩萨的圣诞, 清凉月光遍照每一位众生之心,熄灭欲念,净化妄心, 指引众生见自圆满清净本体。
正如楞严经里所指示的,真月喻若众生的自性本体, 就是我们的佛性,也是如来藏;而“捏目” 所现的不离真月本体的月影,实属幻化,无中生有,虚妄之相, 此喻众生的阿赖耶识。它和如来藏共一个体, 只要我们把捏目的手松开,月影即无,唯一真月。 也就是楞严经里所说“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!” 我们起心动念就是捏目,结果就是妄见月影,认假为真, 如能撒手放下,便是去妄显真,唯一月体。
所以想要得到圆满,别无他法,息心绝念,保持正念, 正念就是净念。切莫无事生非,知见立知,明上加明!多此一念, 天渊之别!不识自性圆满,裹珠讨饭,可怜悯者。
今日借月表心,指月显性,希诸位当机立断,望月见性! 则真正圆满也!
智容随感于二0一五、八月十五
十幾年前舊作
教师节,送给我最尊敬的永恒的老师:本师释迦牟尼佛, 和我生命中所有恩重如山的师父们!弟子泣首!
您是,
我生命中第一篇情诗,
读您千遍也不厌倦,
我多想撕破我灰色的陈旧的长袍,
合您唱一曲骇人的大胆的新歌。
您是,
我枯萎的心灵第一滴甘露,
颓废的荒漠立刻开花,
我多想张开我赤裸的瘦弱的肩膀,
共您筑一个美丽的惊世的大洲。
您是,
我流浪的脚步第一个驿站,
疲惫的野兽就要回家,
我多想收起我放荡的不羁的狂野的足印,
让您紧紧地踏实地牵着我走。
您是,
我黑暗噩梦的第一缕光明,
划破我沉重的窒息的恐惧,
我多想扔掉我尘封的疼痛的腐烂的躯壳,
为您露出天使的稚嫩的纯洁的笑脸。
您是,
我上世的佛前第一个誓言,
执着地苦苦地寻觅直到今天,
我多想擦干我委屈的忧伤的孤单的泪水,
给您捧出我今生的如玉的完整的承诺。
您是,
我的。
永恒的血脉交融。
您是,
我的。
唯一的灵魂寄托。
您是,
我的。
含着泪的,不可触摸的,最柔软的,最慈悲的老师。。。
智容随感:人是很孤独的
有时即使你站在喧嚣的街头,
在文学中,“百年孤独”般的情结永远富有神奇的魅力。 试看再有威严的人物,也依然会对大漠孤烟,长河落日, 千年的风云,道一声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更不用说, 枯藤,老树,昏鸦始终死死缠住硕大的孤独情结, 令后来者长吟短叹不归。
能用一生的时间忍受孤独甘于寂寞,不求他人理解的人, 创造了永恒。
不是吗?梵高的,《向日葵》 以一种孤独的爆发力显示出生命内在的扩张;一生孤寂不幸, 双目失明的贝多芬,那死死扼住命运的喉的交响曲是孤独;兰姆的《 伊利亚随笔》饱蘸了孤独与辛酸。可见生命在享受孤寂的同时, 又享受博大和精神。孤独竟让你美丽如斯。
生命的真谛在于运动, 而静止中孤独的生活何尝不在凝固之中呈现出翩然而动人的丰姿!
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,人们在太多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, 所以“认识自己”这句古希腊的名言成为现代的“救世主”。 对人类呼唤,是人类永远也不会完成的任务,直至今天, 人们还一再强调“人贵有自知之明”。原因之一, 大概不愿自甘寂寞。
一般来说孤独总是和孤凄,哀伤,悲凉联系在一起。 其实孤独象酒后的苦丁茶,在人生的觥筹交错,酩酊大醉之后, 如果我们还能有宝贵的时间独处,避开现实的聒噪, 面对纯粹心灵的角落,面对最真实的自己, 思考一些从来没有机会好好想过的问题, 解开事相在我们身上所施的麻醉,刮去因生活而厚厚堆积的青苔, 揭开种种诱惑的面纱,我们将会发现: 自己的感觉和触觉因此而重新变得灵敏, 我们的心灵仿佛经过了休息洗涤,找回了久违的良知, 不在麻木不仁。
人生的悲欢离合,生生死死,外界的风花雪月,电闪雷鸣, 不过都是身外可欣赏的一道风景,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和意义。
一个人只有在完全孤独的时候,才有可能真正地珍惜现前所拥有。 这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,孤独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精神境界。
能够独自在房间,庭下,林中,院落里低吟,徘徊,思考人生, 认清自我,找回自己。
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。才有一个清醒自己,反思自己的机会。 也只有在孤独中,才可发现生命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美丽。
人们热闹得厌烦了,才渴望返回孤独,寻觅失去的灵感,隐痛, 才智。。。渴望自己证实自己。
在寂静中谛听微妙之音,然后于孤独中抒发它们,这就是创作。 孤独使一切事物更加杰出,然而这是一份难得之勇气,凝重的品质。
孤独是一种享受,一种境界,一种超脱,一缕清香,一滴甘露。 人格的升华,情感的净化是孤独的产物。
“古来圣贤皆寂寞”。古往以来多少智者因名利多累, 皆为身外之物,隐逸多适。而甘愿辞官弃禄,不愿心为形役。 穿破红尘,独领风骚。那种高度的智慧,于孤独中 绽放, 令后人崇仰。
我相信那些大智大勇的前辈都是孤独者——而且必然如此—— 方能享受一尘不染的纯洁,得到与天地同根,万物一体的自由。 领略真正的和谐安详,开拓觉悟之道。
我相信,一颗优秀圣洁的灵魂,即使永远孤独,无人理解, 也仍能从他最孤独的心灵中透出最热烈的爱。因为孤独源于爱, 无爱的人不会孤独。
也许孤独是爱:最意味深长的赠品,最深邃的包容,最佳避风港湾, 最永恒的天长地久,最浓烈炙热的表达。
一首歌唱:“寂寞让我如此美丽”,而孤独却是超越美丽的庄严。 庄严的心灵释放出慈悲之爱,永无伤害,唯有感动。 温柔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,柔弱内饱藏无畏地奉献。 也只有孤独能令大爱无疆,真爱由孤独而传递。。。
我一直孤独地生活,并愿意拥有这份情态, 如地下默默流淌的清泉悄悄地滋润大地,象黑黑的煤炭孤独地燃烧, 温暖自己,照亮别人。
真爱在孤独中升华。。。。